大城西南

日期︰2015-07-21
難度︰★★★
路線︰菠蘿壩→灰橋→大城石澗→西南坑→大帽山道→荃錦公路
編號︰大城石澗 8.2/150712+1:234
   西南坑  35.7/150712+2:235


大城石澗,新舊九大石澗一員,帽山五澗之首,源起大帽山東南麓至四方山及猴岩頂南麓,昔日經城門谷及瀝源,流入沙田海,今成為銀禧水塘(城門水塘)主要的集水區,下游舊河道經拉直成城門河。大城石澗之大,憑其三數支流各有名字可略知一二,分別為西南坑(左源)、北坑(主源)及王母石澗(右源,又名一條龍石澗)。自城門水塘灰橋起,翠綠清潭,大小深淺各異,至龍泉谷,人氣鼎盛,為第一離澗點;過一條龍,為第二離澗點;抵楓葉潭,至肥佬麥,為第三離澗點;以上源道雙分,左西南坑右北坑,兩者皆須溯至大帽山道方能離澗。若由城門水塘起窮源,必須預留足夠體能和時間,幸本澗離澗處多,惟當心雨後洪流,非一般澗道可比疑。

大城石澗

由城門水塘菠蘿壩起步,炎熱天氣無阻市民郊遊之心。至公廁外,群牛悠閒吃草,牛仔則躲在長櫈下乘涼,如斯和睦之景,令人想起嶼南有牛隻估計遭支持開放嶼南道的人割喉(非致命)一事叫人髮指。至灰橋入澗,大城石澗平靜的下游令人極易忽略上游之險。清晰見底的澗道叫人心情愉快,或渡潭或躍石,偶有小急流增添趣味。澗道多巨石,偶見石排,首次遇上石排即有一坑槽居中,坐在其中可享天然水力按摩,叫人透心涼。未幾即抵小水堰,爾後巨石漸少,澗道多亂石,卻淙泉錯落,引來眾多非溯澗者經古道抵達解暑,此地名為「龍泉谷」,已成熱門之地。此為第一離澗點。

黃牛

乘涼

灰橋

平靜淺水區

涉水而行比躍石輕鬆

石排坑槽瀑

玩水

小水堰

龍泉谷

由於「龍泉谷」遊人甚多,我們並不好熱鬧,故在此地高速前行,途中巧遇昔日山友,侃侃而談。逢大潭必浸,不但可解暑,更可回復體力讓我們高速前進。至樹根崖,奇樹生根密如網,是繞潭的路徑。其後是名潭「杜鵑潭」,有眾男兒在此跳水,我們亦不欲打擾。「杜鵑潭」後有瀑流連環,輔以廣闊淺潭,是處幽美之地。該地澗左有一巨石如鳥,謂「大鳥石」,可作地標。再遇石排,瀑布迫往左邊,往上多溯一會,右邊有一支澗,近看是普通的瀑布,遠看,尤以「虎蹤徑」處看,是一道一氣呵成、長且高的瀑布,故有「一條龍」之稱,其上源有風水穴名「王母點兵」,故亦作王母石澗。此澗澗口有一壘石,是洪水的見證。此為第二離澗點。

石瀑

短瀑

短瀑

樹根崖

杜鵑潭

岩床

瀑下乘涼

又一瀑潭

王母石澗澗口

一條龍

壘石

王母石澗之後,又遇一個名潭,稱「楓葉潭」,水寒且深,可作遛連。「楓葉潭」後,始見險勢,短瀑接踵而來。有一美景,潭後兩澗雙注,看似弱水者,為大城石澗主澗,看似豐水者,為源自猴岩頂的支澗,其澗口是一外彎坑槽,甚有趣味。第三離澗點「肥佬麥」已在不遠處。

短瀑

楓葉潭

也是深潭

潭瀑不絕

分源左走

肥老麥

平坦澗床

西南坑澗口

西南坑

若在此處不離澗,將進入窮源之途。走過平坦廣闊的澗床,樹蔭漸蔽,澗床成亂石走廊,延伸至大帽山山頂。此段另有名字,叫作大城北坑;其左有雙層瀑布流入,正是險要的西南坑。攀上瀑頂,見瀑流藏於坑槽之中,左飛右撲,如蛇行在地,是我喜愛的景色。於澗左鬆散泥坡上攀,至一開揚平坦之地,前後皆有瀑布,可稍作休息。前方是西南坑最宏大的瀑布,瀑右斜壁可輕鬆攀登。

蛇行在地

最宏大的瀑布

瀑右攀走

瀑布上方緊接一連串險不可攀的坑槽企瀑,首段除右方山徑外亦可沿瀑邊左壁上攀,甚具趣味;其後深藏峽中,須於澗左泥坡覓路繞過,視乎環境,可清可隱。至流水勢弱,已近尾聲,仍有瀑布數個,至澗道變得平坦,只剩亂石,最後止於一道階梯狀橫瀑,瀑後有水壩集水,左右皆有離澗之路。身在大帽山冠,清風吹爽,再接大帽山道,輕鬆下降至荃錦公路結束是次窮源之行。

瀑左可攀

回望攀登中的亞娜

槽瀑第二段

槽瀑第三段

槽瀑第四段

水量明顯減少

瀑布

尾瀑

大帽山

就跌就跌…

漫步大帽山道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